更新日期 : 2020/10/24

  因疫症的緣故,不少行業受到嚴重的打擊,本港最新失業率是6.4%,為近16年來的新高,更有學者預料年底可能超過7%。當我們聽到近日一間航空集團作大幅度的裁員,不少員工一日之間失去工作,我們的心內感到難受和擔憂,實需為香港和活在水深火熱的朋友禱告。

       在艱難的日子我們需仰望神,在詩篇三十三篇,詩人提醒屬神的人在艱難中仰望神的慈愛,因為神滿有公義、慈愛和大能,是全然可靠的。第5節提到:「祂喜愛公義和公平,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慈愛」是神的屬性,祂對人的愛是無條件、無私和犧牲的愛。當我們落在患難中,神的慈愛給予我們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因著神的慈愛,祂關注我們的情況,詩人說:「耶和華從天上觀看,看見所有的人,從祂的居所察看地上每一個居民。」(13及14節)詩人提到神「觀看」是指到神以關注和愛護的心觀看,而「察看」有凝視之意。經文提到神觀看所有的人,察看地上每一個居民。每一個人在神的眼中都是重要的,祂知道我們的光景和需要,也知道我們如何行事為人,因為祂是創造我們。祂不單關心我們的際遇,也重視我們的品格,和我們與祂的關係。詩人深深感受到神的看顧是莫大的福份,說:「看哪,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愛的人。」(18節)

更新日期 : 2020/10/16

  感恩我們於上週重開教會實體的崇拜,弟兄姊妹回到教會感到雀躍,同時我們又留意到疫情有些反覆,不少人預計冬季來臨,香港有可能經歷第四波的疫情,防疫的事也不能掉以輕心。這種一時放鬆一時又收緊的生活實在不容易。我們都是一起學習適應這新的常態。

  世事往往不是我們能掌握的,面對今天的疫情,更讓我們學習如何依靠神去渡過。詩篇一三一篇是大衛所寫的一首上行之詩,提醒我們在敬拜的人生過程中應有的態度。在這詩篇中,大衛認定自己的微小,他願意謙卑地順服神的帶領。大衛首先說:「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妄,我的眼不高傲。」(第1節上半句)大衛的心,包括他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不狂妄高傲。這態度不是表面的做作,而是他生命的內涵。作為以色列的君王,及擁有崇高的身份和地位,大衛卻看自己為卑微,這是絕非易事。當神還未使他正式成為君王之時,他不謀害神所膏立的掃羅王(參撒上廿六9)。後來他成了君王,而後期被兒子押沙龍奪權和追殺,在途中被掃羅家族的示每咒罵,大衛看到神的旨意在其中,便由得示每咒罵他。(參撒下十六11)這是因為大衛知道自己的界限,和神給予他的角色而不會自我膨脹。

  當我們對事物不能掌握和控制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驚惶失措,忐忑不安。但我們需知道神在掌管,我們並非能控制一切。接受自己的有限,持守謙卑的態度是面對新常態的要素。

更新日期 : 2020/10/10

  香港第三波的疫情緩和下來,但情況仍未穩定,求主保守。在這情況下教會實體的聚會又再次恢復,弟兄姊妹可有更多機會在教會相聚,一起敬拜主,為此而感謝神。

  詩篇一三三篇是大衛所作的上行之詩。神命令以色列人一年三次到早期的會幕或後期的聖殿朝見神,一起作敬拜。以色列人在不同的地域,前往地勢較高的錫安山,那裏有耶路撒冷城,而聖殿被設立在其中,他們上行到聖殿敬拜神,便以這詩歌彼此勸勉,同心合意的服侍神。

  這詩篇第1節提到「看哪,弟兄和睦同住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和睦的意思是合一,這不單指到信徒彼此和諧相處,更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使命。這正如在腓立比書,保羅鼓勵信徒同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福音的信仰齊心努力。(腓一27)信徒能彼此相愛,有美好相交的生活,並一同持守福音的使命是美好和合宜的。

更新日期 : 2020/10/01

  不少弟兄姊妹與我分享在疫症下持續保持社交距離,缺乏與人接觸,倍感孤單。在社會政治的不穩中,更使人內心不安和憂慮。在這些情緒下,屬靈的生命也會減退。

  人的內心很重要,我們的行事為人和處事態度,都視乎我們的內心狀況如何。箴言書提到:「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生命的泉源由心發出。」(箴言 四 23)保羅在以弗所書為信徒祈求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屈膝禱告,求神「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使你們內心的力量剛強起來。」(弗三 16)保羅提到信徒的「內心」原文是「內裏的人」,即他們的內心深處,包括他們所想望的,價值的取向。保羅掛念信徒內心屬靈的光境是如何。我們的情緒往往被環境而帶動;我們感擔憂、恐懼、徬徨,但我們有沒有安靜下來檢 視我們的「內心」?我們為何對事情有如此的反應?我們為何忿怒?我們為何如此對待某人?

更新日期 : 2020/09/26

  感恩神給予我們教會的生活。教會是主耶穌的身體,各個肢體是彼此相連,並一同成長。無論在任何境況,我們仍可靠著主經歷這份恩典。

  在以弗所書四章7至13節,保羅提到教會的成長有三方面。首先是成長的源頭,乃是基督。主耶穌賜給信徒恩賜,恩賜乃是神給信徒榮神益人的能力。保羅提到「我們每個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每個人的恩賜。」(弗四7)恩賜是神給我們的禮物,是每個信徒都有的。主耶穌不但從罪惡中拯救我們,並讓我們的生命,透過運用我們的恩賜,成為別人的祝福。當我們未信主的時候,神已賦予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這些能力可帶來對自己、別人或社會的幫助。當我們信了主,主能引導我們將這些能力以愛神愛人的態度作服侍,並且加添我們的能力,或賦予其他的才能以作成祂的工作。每個信徒都能活出有果效的人生。

  教會成長的第二方面,乃是成長的過程,保羅提到「神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者和教師,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12)在早期的教會,神使用使徒和先知在主耶穌所成就的救恩的基礎上建立教會,並在以後歷世中教會,使用傳福音的牧者和教師以建立教會,牧養和裝備信徒,以至信徒能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

更新日期 : 2020/09/19

  感恩我們一起在窩福,我們屬靈的家一起成長。在疫情中我們少了實體相聚的機會,而社會又經歷著政治的不穩,維繫彼此相愛的關係是一大挑戰。我們需要謙卑,仰望神給予我們的恩典。

  在以弗所書二章19至22節,保羅提到主耶穌藉著祂十架的救恩,成就了和平,使猶太人和外邦人成為一體,無分彼此,一同與神和好。保羅勸勉信徒說:「這樣,你們不再是外人或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弗二19)猶太人或其他國籍的人都有其本身的獨特文化背景,但在主裏成了天上的國民,並且可有著親密的關係,因為大家都是神家裏的人。

  家人有一個特色,就是在生活中會彼此磨擦、彼此得罪,但也會和好的。在政治不穩中,各人也許有著不同的感受和看法,難免引起衝突。當我們想到我們彼此是神家裏的人,我們便學習彼此聆聽、彼此尊重,並願意在主的愛中一同成長。

更新日期 : 2020/09/12

  香港的疫情近日較緩和,但經歷了第三波,各人仍有隱憂。疫苗的研發似乎帶來希望,但仍有不少未知之數,我們也許感到抗疫疲累。根據最近一項調查,香港大概有七成人有抑鬱的情緒,盼望我們在神的保守下有著健康的心靈。

  在詩篇十六篇,大衛表達到對神的信心,雖然他經歷困苦,但內心充滿著滿足和喜樂。在這篇詩篇,大衞第一方面認定神是他的依靠,說:「神啊,求祢保佑我,因為我投靠祢。我曾對耶和華說:『祢是我的主,我的福氣惟獨從祢而來。』」(詩十六1-2)在香港的現況中我們面對不少壓力,工作需要應變新的處境,需用格外的心思和力氣。雖然經歷困難,但信徒的福份是有神的幫助。環境和社會氣候雖然有轉變,但我們得著的好處並不是在乎外在的環境,而是惟獨在神身上。在逆境中我們同樣可經歷神的好處,祂所賜的力量和恩典足夠我們使用。

  大衛更提到屬神的聖民是尊貴的人,是他最喜悅的。(詩十六3)神給我們其中的好處,就是在疫症和社會變遷中有著信徒的支持和彼此的幫助。記得前一陣子患病,有喉嚨痛,擔心自己會否患上新冠肺炎,於是盡快作檢測,檢測結果是陰性。有一位姊妹在我患病中,專程送給我一些喉糖,她說是從外國帶回來,效果很好的。我很感謝這位姊妹的愛心。

更新日期 : 2020/09/04

  在這段期間,我們對香港的政局和防疫的事情都會有所關注。面對著這新常態,我們也可從中學習,更多關注別人和社會的需要。

  阿摩司書提醒以色列人要回轉歸向神。以色列人雖然在當時享有繁榮的國勢,但社會上充滿著強暴和欺壓,不公不義的事情成了普遍的現象。先知阿摩司勸告神的子民回歸真誠的敬拜,在社群中實踐公平公義,特別是欺壓窮人的富戶。在六章6節提到那些過著奢華生活的人,他們「以大碗喝酒,用上等油抹身,卻不為約瑟所受的苦難憂傷。」或許我們不是欺壓別人的富戶,也不一定過著奢侈的生活,但我們往往將焦點單單放在自己身上。例如在疫症中保護自己和家人;在政治不穩中,我們如何面對。這都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節經文提醒我們也需將焦點放在社羣中。

更新日期 : 2020/08/29

  我們身處政治不穩之中,不單香港,世界不少地方,包括美國因種族歧視而引發動亂,和白俄羅斯的政府和反對派的爭持。我們需要為不同的地方向神禱告,求主賜下平安,並求主保守我們持守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但以理書二章21節,但以理稱頌神說:「祂改變時間、季節,祂廢王,立王;將智慧賜給智慧人,將知識賜給聰明人。」從這稱頌中,但以理道出神是掌管歷史的神,也是掌管政權的神。在約翰福音,主耶穌向當時的總督彼拉多講出類似的話,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約十九11)但以理書屢次提到神在人的國中掌權。(參但四17,25, 32;五21)無論政局如何,我們深信神以祂的智慧和大能施行祂的旨意。

更新日期 : 2020/08/22

  香港抗疫的情況仍是緊張,醫學專業人士提醒我們不要在防疫上鬆懈。但在抗疫日久,難免感到疲累,再加上政治上的憂慮,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

  以賽亞書四十章27至31節,先知提醒以色列人在患難中仰望神。當時的背景是神的子民以色列人悖逆神,他們落在神的審判中,神預告以色列人將被巴比倫所攻擊,並且被擄到敵國中。面對前面的困境,以色列人憂慮、疑惑和絕望,他們又發怨言說:「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我的冤屈神並不查問」?(賽四十27)今天我們面對逆境,也許會發出類似的怨言,我們擔憂情況會否惡化,質疑神為何不介入其中,我們的心情好像漩渦式的下沉。

  先知提醒以色列人神是創造全地的主宰,「祂的智慧無法測度。」(賽四十28)事實上,以色列人落在患難中是因為他們犯罪,神不但讓他們面對神的審判,並且為他們預了拯救和挽回的工作。神是掌管歷史的。當然我們今天的處境與當時的以色列人不同,但神也會藉著患難讓我們反省生命,從而得著轉化。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明白為何患難臨到,但知道神以祂的智慧掌管一切。神向以色列人預言他們將會被擄,更預言將來在波斯王居魯士的幫助下重建耶路撒冷。(賽四十四28)還有神為他們作最終屬靈的拯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