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 2025/09/12

    「自言自語-可能」

      最近在網絡上聽了一首名叫《可能》的流行曲,當中的一句歌詞引起了我的思緒來。「可能一切的可能,相信才有可能。」這一句是作者在整首歌的內容中鋪排了世間事物的各種各樣的不確定之後的結束句。歌曲中提及那些生活上的、情感上的、自由自主的,一切的現實在作者想像之下全是不確定、不能掌握的。整個表達手法頗有傳道書第三章的味道,「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不也是在傳遞著一個不確定的現實嗎?「虛空」一字不也是一分不能掌握的一種無力感?

更新日期 : 2025/09/05

    「自言自語-限制」

      小朋友問我,活著有多好?不就是一個過程,一個無法掌控的現實,甚至乎是一個令人痛苦的現實?觀乎身邊的人與事,平常看來不就是在不斷的去解決眼前的問題?學習上的問題、工作上的問題、人際關係上的問題、生活的瑣碎事等等...除了日常之外,還有突如其來的事、反常的事。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活、看生命,的確又很真實不過啊。傳道書的作者不也在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傳道書一2-3)傳道者說我們在經營著我們的人生,到底可以得到甚麼好處呢?這是一個老掉大牙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沒有簡單答案的問題。

      面對小朋友的提問,我立時也無語,我想也許我們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找著樂趣吧?我在思索這個回答的意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又可能會碰上甚麼?

更新日期 : 2025/08/30

    「自言自語-活著就是好」

       最近的日子裡,腦海中反覆思想的是「活著」這個字,在傳道書中的其中一句,「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勝過死了的獅子。」(傳道書九4)

       到底以怎樣的角度來看「活著」跟「指望」兩者的關係,以致傳道者能夠把兩個概念放在一起來看生命的價值?「勝過」?這一陣子無論是自己的健康檢查需要,或是對弟兄姊妹的關心慰問;出入醫院的頻密度較以往高,跟病痛、生死的接觸多了,「胡思亂想」也多了。

更新日期 : 2025/08/23

    「鹽與光」

       感恩在過去的週二至週五,教會舉辦兒童聖經班,除了教會一些小朋友,也有社區的小朋友參加,共20多位。在結業禮中我們接觸到小朋友的家長,其中有不少非信徒,我們與他們分享神的話語,向他們介紹教會所舉辦的兒童活動。有些小朋友願意參加,有一位家長表示願意繼續來教會認識信仰。感恩神讓我們為祂作見證。不單教會所舉辦的活動,神也讓我們每一位信徒為祂作見證。

更新日期 : 2025/08/16

    「為自己立名」

       得窩福前堂主任陳啟興牧師提到我們看與人合照或集體照的時候,我們往往最留意自己相片中的樣貌,這反映了人都是看重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然而,聖經卻教導我們放下自己,以神為中心。

更新日期 : 2025/08/09

    「與神同行」

       無論我們在任何的景況,經歷人生的順逆,高山低谷,神都與我們同在,帶領著我們的人生。然而,我們是否願意親近神,跟從祂的引導?

       創世記第五章提到人類始祖亞當的後代,列出其家譜。不少人看到人當時的歲數很高,平均是912歲,便懷疑聖經只是神話,難以置信。但若我們放下現今的處境,回想到神創造天地的美好,大自然生態的和諧,人類可以不斷活下去,只因亞當犯罪,人類才會經歷死亡。

更新日期 : 2025/08/02

    「一男一女,一夫一妻」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邀請公眾就「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提交意見書,提交日期為本年7月23至29日。根據《星島日報》於7月31日的統計,對草案表示反對的意見書佔63%。立法會的議員也大多數反對這草案,似乎這條例通過的機會不大,但我們需繼續禱告,讓神在婚姻的心意,乃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制度能被持守。

更新日期 : 2025/07/25

    「感恩」與「饒恕」

      大概受近期一齣電影的刺激,一些群組掀起了關於基督信仰的討論……基督信仰離地嗎?甚麼是信?甚麼是寬恕?

更新日期 : 2025/07/18

    「日光之上」

       在過去讀傳道書的日子中,腦海往往很快會被一個重覆的字所充斥著,那就是「虛空」。的確,這個字似乎有著解釋一切世間事物幻變不定的「終極」力量;在很多不如意的生活現實下,我們也很易被傳道者的表達-「虛空」所導向著。那是帶著有點無奈,又有點接受現實,但又有點盼望;這一切都會過去的,將來會更好的。就是這樣的似實還虛的心情來面對現實,這個以「虛空」的思想來作為理解傳道書智者的寫作重點,足夠嗎?

更新日期 : 2025/07/12

    「神所悅納的敬拜」

      我們在崇拜中敬拜神,又或在日常的生活中與主親近,作個人的敬拜,我們的心態是如何?事實上敬拜不單只是教會聚會中作禮儀上的敬拜,也包含在日常生活中,正如保羅說:「你們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神。」(西三17)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