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 2024/12/07

     

「信而受洗的福份」

       本週主日教會將舉行水禮及轉會禮,分別有23位和6位弟兄姊妹參加,感謝主!教會是蒙恩得救信徒的屬靈大家庭,我們領受主的愛,並且在主的話語上一同成長。

      使徒行傳記載教會第一次的水禮,乃是發生在五旬節。這節日是讓神的子民以色列人記念神賜予他們農作物的收成,他們要將初熟之物獻給神。(參利廿三17)這日正是主耶穌復活後的50日。當時門徒全部聚集在一起,聖靈降臨落在他們每個人身上,他們都被聖靈充滿,就接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更新日期 : 2024/11/29

     

「累了」

       最近多了午睡的次數,我說這些,不是要令人感到羨慕,而是留意到身體健康的問題。感到累了,便停下來,休息一下,甚至享受一個像嬰孩般的「深層的睡眠」;讓自己回回氣,然後再繼續未了之事。說實在的,那個「深層的睡眠」往往是重新得力的來源;有時候的確感到這個安睡是福樂無比的,可使人的頭腦煥然一新。除了睡覺,另外還有運動、按摩等等活動也可以使人從疲憊的狀態之中回復過來。

更新日期 : 2024/11/21

       偶爾跟小朋友傾起關於人生現實中的「無常」問題,事緣近日在珠海發生「瘋狂司機撞人事件」;本來平靜安逸的一個晚間活動,一瞬間被死亡與哀號所籠罩。人們對上帝的期望,又再度成為這次事件的討論;因為每逢遇上人間悲劇,不論是天災或是人禍,這類突如期來事故,我們很自然去從上帝的公義與慈愛的本質來問衪是否「缺席」?又或者問祂此刻是怎樣的去面對人們對衪的期望?在我回答小朋友的問題過程之中,使我回想起很多孩子的家長都曾經試過被孩子「投訴」爸媽對他們的愛不足夠,對他們不了解;原因不是家長做得不夠、做得不多,卻是他們所做的不是孩子預期的,只是孩子忘記了爸媽的深情。

       也許,當人落在痛苦之中,也會像某些孩子般發出哀鳴,訴說自己的不幸。我在想,在人世間的各樣痛苦事,上帝有沒有「缺席」,有沒有「回應」,有誰可以給出一個完滿的答案?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無辜人的血」仍然在流著,看不到結束。

更新日期 : 2024/11/15

追尋

      在聖經的智慧書卷中,有幾卷的內容是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的人,包括未信主的人的注意。因為當中涉及到人世上生活的智慧跟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主題。對於世界的起源是出於一位自有永有的創造主-耶和華上帝之手,聖經有很清晰的立場與認定。而這個認定,也為我們建構了如何看待人生;就是我們的價值觀。聖經中的智慧書正是為整理我們的價值觀而生的;所謂整理,就是把信仰放在現實的遭遇上做一個評鑑。在面對人生中的各樣遭遇中,信仰的力量能否盛載著我們走到最後?

更新日期 : 2024/11/08

尊重

       假期的時候從網上媒體裡看了一部電影,故事講述兩個病人互相依靠的故事。一個長期病患要做「透析治療」維持生命,一個有隨時突發致死的腦瘤病。由只因為個人好處著想的背景下而相遇,到後來轉變為對方著想、成全對方的相依同行,引起我內心很大的共鳴。

更新日期 : 2024/11/02

「復活的盼望

       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十一25)主耶穌是復活和生命的根源,藉著祂十字架的救恩給予我們復活的盼望。我們將來享受主給我們的新天新地,神的同在,和我們的家人、親友和天國的弟兄姊妹愛的關係。

更新日期 : 2024/10/26

「作主門徒

       有些人以為相信主,得永生,將來死後上天堂,但生活依然故我,生命不願意被神改變。這是錯誤的想法;信主耶穌得永生是福音的真理,但永生不只是死後到一個美好天堂的地方,而是與神有永久親密的關係(約十七3),相信主需持著委身的態度。

更新日期 : 2024/10/19

五餅二魚

      信徒生命內涵其中一個特質是分享,例如分享生活物質上的好處,作愛心的服侍,或傳揚福音等等。我們的能力是微小的,但若仰望那位愛的泉源,厚賜百物的神,我們便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更新日期 : 2024/10/12

「隱形的翅膀」

      近來多了機會跟恩苗的孩子有更近距離的接觸,不單有機會在課堂上認識他們,也從家長的口中去認識他們。一群需要照顧的孩子,同時也是單純可愛的孩子。他們的可愛是因為他們很愛錫親近他們的人,也很容易表達出需要別人的愛護,特別是媽媽和爸爸;孩子會特別敏感他們的反應。因為,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付出是如何的重視,這完全的愛;是年復年日復日的陪伴與照顧,是淚水與汗水交織培育而成的親密關係。在孩子們的父母身上,我感受到愛的偉大,孩子的幸福便是父母的幸福,在父母心中再沒有別的事情比這個重要了。他們的心願造就了孩子的幸福,也為他們的未來立下了基礎。

更新日期 : 2024/10/05

「人要跟從主,就當捨己」

     我們得著主的救恩不是憑我們的努力而賺取的,乃是單單憑著信心。然而,人若單單信靠主,必須放下人以為可靠的事物或偶像。

      馬可福音記載了一個人,他著緊而謙卑的跑來,跪在主耶穌面前問祂:「善良的老師,我該做甚麼事才能承受永生?」(可十17)從內文我們知道這人是有錢財的(可十22),而在其他福音書的記載,他是少年人(可十九20),是作官的(路十八18)。這人擁有青春、錢財和權勢,但他仍不滿足,他要承受永生。對這人來說,人生就是要擁有。

頁面